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

入菩薩行論

入菩薩行論中云:  其餘善行如芭蕉, 果實生已終枯槁, 菩提心樹恆生果, 非僅不盡反增茂。


恩世三生一會逢
德育並齊五倫常

昨天說到修持基要五倫根,不過這句經文上面還有一句,修持基要五倫根,在孟子。滕文公上中云:

聖人有憂之,使契為司徒,教以人倫:父子有親,君臣有義,夫婦有別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。

五倫可視為人生中人際關係的統稱,而在輪迴中,這些關係都有其因緣,或由恩生,或由恩生怨,而成怨親,俗云三世因果,三世者,過去現在未來也。

這些人際關係,是世間修行的基石,但不同的心態,造就不同的果報,以世間法行之,則為人世間的情感連結,但這些關係隨因緣變化,恩可能也變成怨,但以出世間法來行使,則為菩薩度化眾生的六度萬行。

入菩薩行論中云:

其餘善行如芭蕉,
果實生已終枯槁,
菩提心樹恆生果,
非僅不盡反增茂。

紅塵世間萬相,隨因緣合和生滅,就如同芭蕉樹一樣,雖然能生善果,但沒有持續性,也容易變異,而同樣的行為,以出世間法的方式來行使,就能有生生不絕的善果產生,果實落地,再生新樹,樹又生果,就會越來越茂盛繁榮。

這芭蕉與果樹的變化,就是修持基要五倫根,採蓮心濁未見真,所要表達的差異之處,五倫是儒家的道理,但以出世間法行之,也是佛法,反之佛法以世間法行之,也是輪迴之因。

武財公云:

身入紅塵體萬相
心出凡間悟一合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