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

神通異想

入菩薩行論中云: ​ 欲護學處者,策勵當護心, 若不護此心,不能護學處。 若縱狂象心,受難無間獄, 未馴大狂象,為患不及此。 若以正念索,緊拴心狂象, 怖畏盡消除,福善悉獲至。 虎獅大象熊,蛇及一切敵, 有情地獄卒,惡神並羅剎, 唯由系此心,即攝彼一切, 調伏此一心,一切皆馴服。


下雨天滑手機,剛好看到某一平台上,網友分享的異想,會說是異想,是因為猛一看好像是很特別的論點,但實則禁不起思考,讓銀子我想到關於阿底峽尊者與宗喀巴尊者,對於神通的看法。
兩位尊者對於神通的看法大不相同,但根本卻是相同的,就如之前說到的無慧善導前五度,正等覺佛不能成,以佛教來說,神通由定而發,雖然有神通對於利益眾生有益處,但不是修行好壞的依據,相反的定勝於慧,雖有神通但掌控不好,反而對修行無益。
舉個例子,如果能知曉他人心中所想,有天遇到朋友,發現來找自己的朋友別有想法,或是在背後兩舌說壞話,或是想借力使力,但種種想法都對自己不利,站在利益眾生的角度,自然是勸戒提點,但如果慧觀不夠,反而自生煩惱,或是升起嗔心,對於修持自然有害。
或許有人會說,都能由定發通,想來智慧也夠,不過神通有能力高低,產生的方式也有不同,如果是如法修持而生,自然有一定的定力,又有師長指導,可能問題不大,但如果由往昔業果而生,如雜譬喻經中殺羊升天的典故,或是由鬼神外力而生,那問題就頗為麻煩。
正如"入菩薩行論"中云:
欲護學處者,策勵當護心,
若不護此心,不能護學處。
若縱狂象心,受難無間獄,
未馴大狂象,為患不及此。
若以正念索,緊拴心狂象,
怖畏盡消除,福善悉獲至。
虎獅大象熊,蛇及一切敵,
有情地獄卒,惡神並羅剎,
唯由系此心,即攝彼一切,
調伏此一心,一切皆馴服。
兩位尊者對於神通的看法,看似相悖,其實正是在不同的角度中,為後世眾生指出正確的道路,與避免走錯路的告誡,更何況縱然知他人所想,抑或因果變化,但度人還是需要智慧的,正如行論中云:
行為同凡愚,必墮三惡趣;
心欲赴聖境,何需近凡愚?
剎那成密友,須臾復結仇,
喜處亦生嗔,凡夫難取悅。
忠告則生嗔,反勸離諸善,
若不從彼語,瞋怒墮惡趣。
妒高競相等,傲卑讚復驕,
逆耳更生嗔,處俗怎得益?
伴愚必然生,自讚毀他過,
好談世間樂,無義不善事。
是故近親友,徒然自招損,
彼既無益我,吾亦未利彼,
故應遠凡愚。會時喜相迎,
亦莫太親密,善繫君子誼。
猶如蜂採蜜,為法化緣已,
如昔未謀面,淡然而處之。
所以說行菩薩道利益眾生,不是當個濫好人,或是八面玲瓏,自己不會游泳,還跳水救人,不是慈悲,是對自己殘忍,更何況如果還夾雜其他心思,那就離慈悲更遠了,所以說當天命人之前,還是先在石頭內修行比較好啊。
#入菩薩行論 #神通 #菩提道燈論 #阿底峽 #宗喀巴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